搜索

运营人怎样挺过最焦虑的前四年 这里有2个建议

9妹 /2018年04月25日 14:59/ 分类:运营教程/阅读:1757
在互联网圈内厮混多年,接触无数运营同学后,我发现,似乎1-4岁的运营,可能是最容易迷茫和焦虑的一群人。通常来讲,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的迷茫状态和疑惑,可能会包括——"文案、客服、活动、社群、新媒体……...

  在互联网圈内厮混多年,接触无数运营同学后,我发现,似乎1-4岁的运营,可能是最容易迷茫和焦虑的一群人。

运营人怎样挺过最焦虑的前四年 这里有2个建议

  通常来讲,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的迷茫状态和疑惑,可能会包括——

  " 文案、客服、活动、社群、新媒体……都是我,一直处于打杂状态。”

  " 做了很多,付出了很多,可效果就是不明显,心中满满的挫败感,没有工作的成就感。”

  “觉得自己缺乏核心竞争力,希望能够去打破局面,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缺乏系统的运营知识体系,没人带,想学习但又不知道怎么系统渐进地学。”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实与“运营”这个职能的特殊性有关——

  首先,“运营”是一个特别宽泛的职能,有许多看起来特别繁杂琐碎且不直接相关的工作内容都可以被归到“运营”的范畴中去。

  比如推广、活动策划、核心用户拓展与维系、甚至是客服。

  这导致了一个还不具备系统工作方法的运营同学在一家公司天然就特别容易被当作“打杂的”来看待,往往都是老板突然想到个什么事。

  比如有两个用户群没人管,或者有个产品要上线了需要推一下,老板一时心血来潮就甩给了运营同学来搞;

  其次,“运营”其实是这样一个工种:你所在的行业和领域不同,你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也往往会有所差异。就像做电商的运营和做社区的运营,从工作方法来说一定会有很多不同。

  但互联网又是一个变化无处不在的行业,无数产品的生死和业务方向变迁,可能往往就是几个月到一两年。

  所以,可能超过80%以上的运营往往都会在职业生涯中早期时经历跨领域跨行业发展。

  也就是说,经常都是你今年还在做互联网金融,明年就去做了教育,后年可能则又去做了电商——这对于1-4年这个阶段的运营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甚至可能会是必然的事情。

  而一旦经历跨行业发展,很容易导致一个运营同学原有的经验无法被复用。

  因此,针对1-4岁的运营人,我有两个诚恳的建议——

  建议1:你可能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些“多面手”的特质,让自己在多种运营相关的“通用技能”下都变得相对无短板,而不是让自己的能力面变得过于狭窄。

  建议2:你可能应该让自己对于每一项分支的“运营通用技能”下,都尽量做到能让自己是有一套较为系统的工作方法的,而不仅仅只是“打杂”式的随便做做就好。

  这两个建议,下面我将会逐次解释下。

  一、建议一

  先说建议1,它背后的逻辑其实是:

  一个能力面过于单一的运营,很可能会在持续变化着的互联网这个行业内面临着更多的焦虑和不安。

  举两个例子。

  例1:2013年前后,那时候正是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人人都在做APP,那个时候,小A作为一名APP的推广运营同学是非常值钱的,ta也拿到了很高的薪水。但到了今天,2018年,可能已经没有人再做APP了,小A的公司也开始渐渐裁员,于是,只会做“APP推广”这一件事的小A开始感到恐慌——ta不知道ta的未来在哪里,该往哪里走。

  例2:小B在一家互联网医疗的公司工作,ta做的事特别聚焦,就是去大量拓展二三线城市的骨科和内科医生上来到你们的APP上接受咨询,ta很长时间里在做在关注的都是这一件事,也只能干好这一件事。

  突然有一天,小B所在的这家公司决定要砍掉这个业务,于是小B要开始再出来找工作,但是ta感到特别无助——你觉得ta能去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做些什么呢?ta还能找到一份“专门去拓展二三线城市的骨科+内科大夫”的工作吗?

  因而,对于1-4岁的互联网人,我们特别建议大家最好优先要让自己尽量去掌握一些通用的,“无需依赖于特定环境或工具的工作方法或技能”。

  进一步解释下——不同公司和不同业务的运营,虽然在做的事情属性会相差很远,但其实在“运营”这个职能下,仍然存在着一些工作方法和能力,是你一旦掌握了之后,无论你进入到任何一家公司,更换到任何一个行业,服务于不同的产品形态,你一定都能用得上,一定都能让你去发光发热的。

  这些工作方法和能力,典型比如:

  文案、项目管理、常见的第三方推广操作逻辑、基础的数据分析、常见运营指标的管理与拆解、常见活动的策划和运营执行落地……等等。

  所以,在1-4岁这个阶段里,我们建议对于一个运营人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要把这些常见的通用技能至少都要修炼到60-70分,能够做到但凡有相关工作交到你手中,你基本都能完成到及格水平以上。

  一旦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可能就能够成为一个无论进入到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能够找到一块地方去贡献自己价值的“即插即用”型人才,从而可以规避掉职业发展道路上的许多焦虑与恐惧。

  二、建议二

  再解释下“建议2”,建议2背后的逻辑是:

  同样是要做文案、做推广、做活动策划等,可能不同的人都在做,但他们对于一项能力或工作方法所掌握的深度可能是会存在很大差异的。

  那些对于大量工作方法掌握的深度非常浅的运营同学,很可能注定只能“打杂”,或者长期在“缺乏成就感”的怪圈中徘徊。

  举个例子,同样是老板让做一个提升销售额的线上活动,现在有A和B两个运营同学,他们可能也都能去完成一些活动的策划、执行和落地,但是他们的工作思路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小A,可能跑到很多其他同类产品和微博上去看了一圈,然后发现好像抽奖送礼类的活动被做得最多,于是一拍脑袋,决定做个买货就能抽奖的活动,然后跟老板申请了一些奖品,就开干了。

  小B,则有着自己的一套更全面的思考逻辑,他详细的去找了很多数据,去进行分析和思考:如果是要提升销售额,到底是该从老用户的复购入手,还是从新用户的初次付费转化入手?站内现在存在abc三类商品,到底哪一类商品更好卖?再然后,我既然是要做一个活动,那我怎么能够更精细的设计活动的玩法,比如怎么刺激用户在活动期间能够更多访问网站,怎么刺激用户下单购买,怎么又能刺激用户在购买完成后还愿意对外去分享传播……

  以上两位同学,小A更可能沦落为一个“打杂的”和一个“缺乏成就感”的运营。而小B,则更容易成为能对业务目标负责,能得到老板青睐的运营。

  因此,我们才会特别建议,即便是已经意识到了你需要补充一些通用的工作方法与能力比如文案、推广、活动策划与运营等等,你也最好能够让自己对这些工作方法的掌握程度能够更深、更体系化一些,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能有点想法去做一做就好了”的表面。


更多阅读
扩展阅读

9妹专栏

NINE SISTERS COLUMN

最新文章

NEWS ARTICLES

新媒体训练营

NEW MEDIA TRAINING CAMP
排版
写作
2014-2017 96编辑宝 淄博多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26583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