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9妹 /2019年03月22日 09:56/ 分类:热评/阅读:2724
最近半年,「不会画出版社」可能是整个公众号领域最引人瞩目的一匹黑马。在很多人焦虑数据下滑、感怀红利已逝的时候,他们的第5篇推文已达到百万阅读。2019年1月5日,创立3个多月的「不会画出版社」发文《“别难过...

最近半年,「不会画出版社」可能是整个公众号领域最引人瞩目的一匹黑马。


在很多人焦虑数据下滑、感怀红利已逝的时候,他们的第5篇推文已达到百万阅读。


2019年1月5日,创立3个多月的「不会画出版社」发文《“别难过,我先走啦。”》在朋友圈刷屏,目前阅读量超过800万,好看数达46万。这也是微信将“点赞”改为“好看”后,为数不多拿下10w+好看的文章。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同时,据新榜公众号回采,「不会画出版社」至今共发布47篇文章,有29篇10w+,并凭借稳定的高点赞率数次夺冠新榜原创日榜,排名稳定在前四。


怎么形容呢,有点破局的意思。以至于越来越多人开始问起,「不会画出版社」是谁?


(以下主要整理自「不会画出版社」主编王泽鹏的口述)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几个不会画画的人,

怎么做好一个漫画号?


后来再回忆创立「不会画出版社」这件事,王泽鹏觉得还挺意外。


他是一个去年刚毕业的95后男生,专业是信息工程,但因为喜欢文学,大三开始就入职「杂乱无章」,成为一名公众号编辑。

 

2018年8月,王泽鹏因为一些原因选择离开待了两年的「杂乱无章」,和许十七、佩佩还有一个在校的大三女生刘子费组成了新团队,并在「杂乱无章」的帮助下建了一个新号——「不会画出版社」。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不会画的办公室,窗外就是广州塔(右上王泽鹏)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号呢?从已推送的内容来看,「不会画出版社」主要通过有镜头感的长漫画讲故事,以生活和情感为主。

 

王泽鹏对它有很多期许。比如会有动人的故事,有文字无法描述的镜头,有好玩的栏目,他还希望看文章的人可以得到一些安慰,让生活因为画面变得更温柔一点。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之所以做漫画,是因为我感觉自己在文字上有了很大的瓶颈,一直突破不了。


那时候这种漫画类公号还不像现在这么多,但也有一些崭露头角的,我尝试过几次觉得还不错,从文字到文字加画面,好像有了可以突破瓶颈的曙光。


唯一担心的是,自己真的不太会画画。

 

刚好那时候看到韩国漫画家姜草的故事,他原来也是完全不会画画的人,是那种画了好多年,画一个拳头还需要他妈妈握着手,他照着画。他做过一篇特异功能方面的,直接去找了做武术的朋友吊威亚,他一张张拍,一张张画。

 

所以会不会画其实不太重要,总能想到办法解决,但最打动人心的是他的故事。那么我就想,我也可以去做一下。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不会画的公号头像,用以表达一种不会画画的“气急败坏”


叫「不会画出版社」也是这个原因。我们团队真的不太会画画,虽然有一两个还算会画画的人,但技巧和完成度都不是很高,就硬画呗。

 

最开始我们会用一个真实的场景作为背景,因为觉得场景很重要,会起到渲染的作用;后来我们开始做一些脑洞向的栏目,场景又不重要了,就去掉;再往后做生活栏目,我们就想既然画人已经比较熟练,就试试画场景怎么样,于是有了简约的场景分布。

 

其实我们人物的变化一直都不是很大,关键是分镜和场景处理。


我们一般会选择真实场景,然后去复刻。比如定好几个机位,让人在这几个机位里面演。场景我们会比较用心去画,放在素材库里。眼尖的人可能会发现,我们某部分场景其实是重复出现的,因为我们素材库里有很多场景元素。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文章中反复使用的一个地铁背景图


素材重复使用,这样工作量会减少一半左右,就有更多的时间打磨剧本。

 

包括视频这一块,我们也没有太多经验,也是硬着头皮做,因为这是我们想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能做什么,而是我们想做什么。人的单项能力是有尽头的,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会永远圈在一个圈子里。

 

但一些不会画画的人,硬要画,想把这件事做好,就一定要把故事做好。

 

故事是我们的核心,这是我坚定认为的。我们招设计的时候,最看重的也不是精致的画面或艺术感,而是想找一些会讲故事并喜欢用画面讲故事的人,要有镜头语言表达欲。

 

我们想做更靠近电影的内容,让读者在公众号上也能阅读到电影那样的感觉。

 

温柔是我们这个阶段主要的调性。就像我们文末的slogan:用画面让生活再温柔点。我希望你看完会觉得,就算这个世界很不好但我们希望能给你一点安慰也好,帮助也好。

 

我们会用公众号扎根,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剧本,最后可以的话我们想做影视,现在也都在准备了。包括我们会在每篇文章的最后,预告下一次文章的发布时间,这个预告我们以后会做成电影海报的形式。

 

目前为止,我们的用户也比较符合我们的设想。我们发过一份用户调查,收回三万多份,他们在一些选项上高度统一。

 

比如喜欢看什么类型的故事,选择温情这个选项的高达87%左右,当时我们还有脑洞、社会热点、悬疑之类的选项。他们对影视向的东西有比较高的热情,比较偏向日剧和国产电影,我们本身也受日剧影响多一点。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一篇文章不选留言,

点赞反而会上升?


创立半年左右,「不会画出版社」已有71万粉丝,目前平均阅读数稳定在三十万以上。


不过,最为突出的还是他们的打开率和点赞率。


据王泽鹏介绍,「不会画出版社」目前的打开率基本在22%-25%左右。业内普遍认为,打开率和点赞率代表着用户认知度。如今有不少公众号打开率下滑,甚至跌至5%以下。


而微信将“点赞”改“好看”,也带来“点赞数”的大幅下跌。

 

据新榜上周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改版后平均单篇好看数比改版前平均单篇点赞数呈大幅下降,降幅达44.6%。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不会画出版社」发第一篇文章的时候,还不到10个粉丝,那是我们花了两个多星期准备的稿件。当时我去我的个人号和「杂乱无章」上分别发了一篇文章,说我要做一点新的东西,你们可不可以来看。


我是一个想法比较多比较乱的人,个人号是我在工作之外发一些小牢骚,发表一些东西的地方,平均阅读量有一万五左右。当时那篇文章1万多阅读,导了1万粉丝过去,杂乱那篇也导了1万多粉丝。

 

这是「不会画出版社」最初的2万多粉丝。因此,我们发出第一篇文章当时就有2万阅读,这让我很触动,因为来的人是真的相信你的。

 

第5篇文章就百万阅读量了,粉丝数直接到了10万以上,打开率维持在百分之三四十。直到《“别难过,我先走了”》,我们的阅读数稳定在10w+以上,打开率有下降,现在是22%-25%左右,也算比较高。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我最常问团队的是为什么写这个选题。理由很多,但我最不想听到的是他们告诉我说,因为它会爆,所以我想写。爆不应该成为一个人去创作的原动力。

 

当你不是为了爆款,而是用自己的生活节奏去找选题,有些读者才会说你写的话题我最近刚好也在想。


比如我发现夏天大家失恋的频率比较高,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我身边有很多人这样,那我就把它写出来,你会吸引到一些跟你生活节奏相似的人,这样的人其实很多,这大概也是我们打开率高的原因。


很多人觉得我们点赞(好看)数高,不过我们从来不引导点“好看”。一开始高是因为我们一开始找的人就是认可你的,后来可能跟结尾留一点白有关系。他们看完好像缺了点什么,怅然若失,所以想做点什么。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不会精选很多评论。我们一篇文章一般有一两千条评论,但我觉得最多不能选超过15条,或者说不要滑超过两屏,选太多也看不完。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我们觉得评论区也是文章的一部分,它对于我们来说不是提高粘性的地方,而是文章的延展。


比如结尾是他收到女生的短信,但我们没有写出来,有些读者会写他认为这条短信是什么。我们想提高他们对这篇文章的参与感,而不是对这个号的参与感。

 

后来我发现,一篇文章不选留言的时候,点赞反而会上升,可能是因为读者没什么事可以做吧。

 

现在的点赞阅读占比大概是10%,本质还是看内容,虽然这么讲可能没什么用,但用心的话读者是可以感受到的,这是我最近最明显的感觉。

 

我们也不写摘要,因为觉得多余。公众号在这个阶段有很多形式主义,我觉得挺扯的,这里面是有一些技巧,但我们更倾向于看讲故事的技巧书、看漫画故事看电影,从这些里面学到的东西更有用一些,而不是公众号怎么排版。当然,如果做得好也会加深品牌印象,但精力是有限的。这是我比较主观的看法。

 

在此之外,我们没做过太多推广。如果买粉但他们不认可你,你反而会焦虑,然后想一些奇奇怪怪的标题。一两次可能有用,长期肯定不行。公众号每一个决策都有2-3个月的滞后性,因为我发现很多公众号每2-3个月,阅读量就会有一个小的滑坡,大家就开始慌,开始找方法,三个月后又是滑坡。

 

吸取这个经验后,我会提前看我们的问题。


比如我会提醒他们这个阶段的文章有点同质化,虽然感受到的人不多,但我们自己要注意到。要赶在读者对你产生厌倦之前,发生一些他们不知道的改变。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给公众号一点犯错空间

 

目前为止,「不会画出版社」阅读数过百万的文章有《“别难过,我先走了”》,827万阅读;《最近看不到你的朋友圈了》,211万阅读。


对于一些无处安放又难以释怀的情绪,他们总能写出让人温暖的结局。


在《“别难过,我先走了”》一文最后,有人评论说:“突然就觉得,原来爷爷已经跟我告过别了。”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细腻的剧情构思是他们的长项。王泽鹏说,平时他们花在剧本和分镜上的时间占2/3。


他们一个月开一次选题会,一次定十几个选题,然后多人共同创作一个剧本。每个成员要在一个剧本上提供三个情节,最后由一个编辑进行收集梳理。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最近我们刚招新,现在是5个正职和3个实习生。我是执行编辑或者执行策划,此外还有编剧、监制、制作。

 

编剧监制也参与画图,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所有人参与绘制的,我会把绘画过程拆解,告诉他们重点是哪几步,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大体上非常靠近,如果仔细看还是能看得出来。

 

我们其实不把公众号的推送当成是推送,而是当成作品。作品这个词很多人可能觉得太虚了,你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活动,一次策划。我们提出一个概念,用推送的方式把它落实。

 

在团队里,每个人都是功能型的,既要会画画,也要会讲故事。

 

我经常跟他们说,你们要有喜欢的导演和编剧,比如我喜欢诺兰多一点,所以我讲故事的方法就有很多碎片、插叙,他对我影响其实蛮大的,虽然距离还差得很远。我们会鼓励编辑朝他喜欢的编剧的表达方式去靠近,再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剧本上,我们更多是用公众号过去的经验,加上在影视中学到的讲故事的方法。所以我们不太担心讲故事的形式或方法太单调,因为好电影太多了,一部就可以学习很多东西。


分工的时候我们会团队协作。一个人对一件事很有感触,说想写的时候,我们会问他你写完想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我们希望文章不仅仅只是表达观点或者抒发情绪,而是应该要能给读者带来一些东西。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如果他没有想明白,我们会帮他梳理,他会自己先出一版,过了监制再到我,我们再讨论确定分镜,再进行漫画的制作,最后一般由编辑写一段文字收尾点题,因为有时候我们的画面是比较隐晦的,我们怕读者看漏某些东西。

 

那篇《“别难过,我先走了”》,其实是一个实习生提出来的,今年才大三。他说身边有很多人发生了这样的事,他觉得很难过,想安慰他们。

 

他写了故事的梗概,我修改了结尾。为了这个结尾我们争论了一个小时吧。他原先那个结尾是想说奶奶走得很好,但对活着的人其实没有作用,如果是她说其实你们已经好好照顾过我了,他们会觉得原来我真的在不小心的时候已经好好告别过了。

 

这篇文章推送前我并不觉得它会爆,但结果出乎意料。当时我屏幕那头看着阅读量持续疯涨,思考了挺多的。

 

过去我们说做公众号得追热点,得迎合女性,得适应大众,但我越发感受到读者们其实越来越挑剔越来越聪明了。他们不再轻易被糊弄,被挑逗情绪,他们更愿意去看一些有意思,也更愿意去分享一些有意思的“作品”。


你的认真努力是会被看见的,而且会扩散得很快。


我还意识到,尽管做了好几年公众号,但你永远无法把握人们到底喜欢什么。所以你要允许你的公众号犯一些错误,给自己一点犯错空间。


有些公众号越来越同质化,是因为你已经摸索到一条正确道路的时候,比如因为做火了,你心里会有一条隐形的路,会想哪些是不好的路,不好的选题,这个其实不一定。

 

关键的不是用经验去操控,而是回到自己的生活。

 

很多新媒体人吐槽自己总是加班没有生活,这是常态,但我越来越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常态。过去的积累很快会用完,如果你没有生活,写的东西会越来越没有灵气。所以我们会办一些读者会,去聊他们的生活,我也鼓励大家去谈恋爱,去失恋,不应该只盯着流量和KPI。

 

未来我希望我的团队一周只上四天班,其他三天去采访也好,去浪去玩也好。


之前有一段时间我们真的挺累的,大家都不熟练,一周7天加班,好多次错过广州地铁3号线的末班车,也有很多失败的时候。我记得第一篇百万+,那篇光分镜就改了9次。

 

当时团队一有人跟我说身体不好,我就很害怕,觉得不能这样下去。那时候我们有个实习生,他有时候不能出现,但会在群里鼓励我们,“加油啊,坚强,可以做完的”,我会在他名字前面写上“精神支柱”。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现在个人号要做到很高非常需要天赋,我觉得唯一能突破的就是团队号。接下来,我们计划年底招到12个人左右,4个人一组进行创作,每周重新分组。


大家能共同进步,是我们比较理想的状态。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好内容其实挺难被埋没的”

 

《“别难过,我先走了”》为「不会画出版社」带来20多万涨粉,但王泽鹏却在两天后发文表达歉意。原因是《“别难过,我先走了”》之后的一篇推送,刚好是一条广告。

 

“其实推广告不算意外”,但他觉得很多新读者关注后的第一篇推送就是广告,让他有点“过意不去”。

 

“这是种很奇怪的心态吧。就我是主人你是客人,你来我家做客,明明我有更好吃的东西,却给了你第二好吃的食物。”


他们待公众号如初恋,在很多细枝末节上花大力气较真。比如标题。

 

在「不会画出版社」有“人们”“事故”“不可能”几个专栏,分别用来描写人群故事、个人变化背后的经历以及一些脑洞。此外还有一个“解释专栏”,用以收集和解释“不会画的意外”。王泽鹏曾用这个专栏向读者解释他们将某篇文章删除重发,是因为标题不够好。


王泽鹏在那篇文章里说,被删掉那篇推送的点赞率是他们建立号以来最高的一篇,后台也有很多人说喜欢,这说明文章内容没问题,只要稍微换一个标题,就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但重发意味着很多人不会再转一次,可是标题不好,即便转发到朋友圈也很少有人会点开。

 

纠结再三,他还是决定删文重发。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公众号为什么难做,我问过很多身边的朋友。


他们说已经不看了,看来看去都差不多,就不太想看。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但我觉得这种环境会被慢慢调整过来。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好的内容会猛然往上走。


尤其是“看一看”这个功能出来后,我们的账号一个月推文七八篇,“看一看”给我们带来的总阅读人数超过100万,相当于一篇文章就有10万左右的阅读量是“看一看”带来的。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不会画出版社」1月的“看一看”数据


有些文章适合转发,有些文章可能就适合点个好看(在看),然后分享到“看一看”,两者至少要满足其一。


我们很多长的稿子一般需要五千字以上的剧本,200多张图,130多个分镜。


「不会画出版社」:几个不会画画的人,做了个爆款漫画号


团队里其他人也会看,有时候入行时间久了,你反而会麻木,这些能力和经验也会成为枷锁,让你失去判断力。


一些打磨了很久的稿子,如果我们推送前还是觉得不够好,我们就不推。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盈利了,一个月2条广告左右,报价大概是20万。之前也拒绝过一些品牌,主要是因为话题不适合我们写。我们希望广告也能写成爆文。


张小龙在演讲里提起一件事,说博客时代的好文章感觉比公众号时代的要多。我也有这个感受。很多时候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有些甚至只是老梗拼凑在一起,笑不出来也哭不出来,更别提感同身受。


我觉得公众号也可以像电影、像艺术那样。好内容现在其实还挺难被埋没的。

更多新媒体资讯敬请关注96编辑宝:http://www.96weixin.com/


更多阅读
扩展阅读

9妹专栏

NINE SISTERS COLUMN

最新文章

NEWS ARTICLES

新媒体训练营

NEW MEDIA TRAINING CAMP
排版
写作
2014-2017 96编辑宝 淄博多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26583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