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别人靠反增长思维激增200万企业客户 你还在研究用户增长

9妹 /2018年05月17日 15:30/ 分类:运营教程/阅读:3281
SaaS企业的发展有着普遍的模式:开发一款产品,解决核心受众的需求。接着,融资继续开发新的产品和功能。再接着,登陆并扩张高端市场乃至企业市场。然而有一家公司,不仅视这一普遍模式为粪土,还成功打造了互联网...

  SaaS企业的发展有着普遍的模式:开发一款产品,解决核心受众的需求。接着,融资继续开发新的产品和功能。再接着,登陆并扩张高端市场乃至企业市场。

  然而有一家公司,不仅视这一普遍模式为粪土,还成功打造了互联网行业中最长久的产品。这家公司名叫Basecamp,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ason Fried更是当今资本横流市场上的一股清流,他说:“Basecamp值多少钱?我不知道,也不在乎。”

  

别人靠反增长思维激增200万企业客户 你还在研究用户增长


  Basecamp是一家从网页设计转型到软件开发的公司。公司的核心指导思想只有一个:软件简洁性。他们开发并精简出了一个单个、简单的项目管理工具,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18年之后,这个简单的项目管理工具让公司的会计收益率(ARR)增长到2500万美元。也许,2500万美元的会计收益率没什么大不了,但正如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不在乎公司值多少钱一样,这家公司一心向产品,从未刻意关注过收益和增长。

  Basecamp成立于1999年。这一年,Salesforce和谷歌等一众科技公司也相继成立。当Salesforce和谷歌之流不停地开发新产品不停地笼络各种新用户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时,Basecamp依然保持着18年前的模样。他们真正做到了“初心不变”——也正因为如此,公司一直屹立不倒。

  下面,让我们细观Basecamp的发展历史,一探公司如何在不关注增长的情况下稳步增长之究竟。

  公司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

  1)Basecamp如何以及为何从网页设计咨询公司转型为产品公司,并依然保留着咨询公司的理念

  2)Basecamp如何开发出软件产品的实验性组件,并重新聚焦于“一”之上

  3)Basecamp如何积极主动避开复杂化产品、接受风投资本或将收益至于利润之上等压力

  1999-2004:从网页设计公司到项目管理软件

  最初,Basecamp始于Jason Fried的网页设计咨询公司——37signals——内部的一个单独的项目管理工具。一开始,他们甚至没打算将这款工具发展成为“产品”。事实上,37signals不过是一个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的内部工具。

  对于这款工具,Fried认为,应该要比他之前使用过的任何项目管理工具都要来得更加简单易用。简言之,这款工具必须符合Fried自己的软件开发理念:“越简单越好。”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公司发展过程中,坚持这一理念,奠定了Basecamp早期的成功。

  大多数创业公司的做法是,不计一切代价追求早期的高速发展。然而最终,他们还是无法跟上这一节奏,增长放缓。他们的发展轨迹一般如下图所示:

  

别人靠反增长思维激增200万企业客户 你还在研究用户增长


  而Basecamp从一开始就没把增长放在眼里。他们只关心给予客户有用的东西,确保公司有钱可赚。因此,Basecamp的发展轨迹是这样的:

  

别人靠反增长思维激增200万企业客户 你还在研究用户增长


  公司始终信奉的一个原则就是:在他们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利润应该是公司成功与否的最佳指标之一:

  “如果一家餐厅提供非常之多的食物,但是每一餐都在亏本,你觉得这家餐厅会成功吗?当然不会。然而在互联网上,因着某些原因,人们把拥有大量用户视为成功,实则不然。”——Jason Fried

  这一阶段,Basecamp的发展历程是这样的:

  1999年:刚毕业不久的Jason Fried成立了一家名为37signals的网页设计咨询公司。在此之前,他也开发过一些自己的简化的软件产品。创办公司的同时,Fried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关于软件简洁性的“互联网智慧”,包含了37条原则,其中有些金句如:

  1)网页应该使人强大而非沮丧

  2)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一切问题

  3)事实上,使用网页的不是公司而是人。因此,我们须站在人的角度来设计网站。

  2002年:这些理念构成了Fried的软件开发宗旨。这一年,Fried的理念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粉丝,其中包括丹麦学生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2003年:37signals的客户越来越多。Fired需要一些软件工具来管理不同的项目。因此,他找到了跟自己具有相同理念的程序员——Hansson。四个月后,Hansson开发出了一个基本的项目管理工具。

  2004年:客户开始对Fried的项目管理工具感兴趣。于是Hansson和Fried意识到这些工具具有商业潜力。随即,他们推出了针对小团队的简单协作工具Basecamp。人们可以直接在37signals的网站上注册Basecamp的订阅方案。

  一开始,Basecamp的订阅价格在12-149美元之间,非常适合小团队。并且,由于产品的简单好用且定价合理,Basecamp迅速走红。发布后仅6周,他们便达成了1周年目标——5000美元的月定期收入。

  然而,这一切都跟产品销售无关。两个联合创始人所关心的,仅仅是帮助人们,给人们带来好用的产品。在Basecamp大获成功后,俩人继续照此思路,用简单的软件找到更多帮助人们的方式。

  2005-2013:开发、精简应用组件

  Fried和Hansson开始探索,简单软件如何能够通过为不同任务创建新的、具有高度针对性的产品来帮助小型企业提高效率。许多用户深爱着这些新的简单工具,也深爱着Basecamp。当时的SaaS工具还不多,所以他们可以在核心项目管理产品之外开发各种小项目和应用进行测试,观察用户的实际体验。不过随着后来越来越多公司推出自己的SaaS工具,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

  当其他公司采取开发更多产品以提高竞争力时,Basecamp又反其道而行之,一下子把那些他们不想花时间花精力的产品全砍了,一门心思捣鼓他们的最初项目管理工具。借着之前积累的产品测试经验,他们把所有的精华都浓缩进了最初的项目管理工具——Basecamp。

  2005年:Basecamp正式从网页咨询公司转型为网页应用公司。并且,团队(当时仅4人)表示“不再”接受客户工作。他们接受的最后一个客户项目是在2005年中,之后再没有接过客户项目。

  2006年:37signals的团队觉得他们需要一个实时交流工具,所以他们又开发了一个。内部测试45天后,他们决定以产品向市场推出,名为Campfire。同年,他们陆续推出Job Board和Gig Board,帮助人们搭建网站。

  2007年:团队推出基础版的CRM——Highrise。此时,CRM领域竞争已经很激烈,比较有影响力的产品有Salesforce和NetSuite。凭借公司四款主打产品——Basecamp、Campfire、Backpack和Highrise——37signals拥有的用户数量已然超过100万。

  2008年:公司发展稳健,Fried在博客文章中写道“37signals的收益每年都在翻番。”并且公司扩展至10人,接着他们又开始测试当时SaaS公司闻所未闻的管理方式:一周工作4天、每人一张公司信用卡还提供免费飞行课。

  2009年:团队开发并推出了一款网页设计工具——Sortfolio,旨在帮助小型企业找到设计人员。此时,37signals的用户已经超过300万,公司收益依旧乐观。

  2011-2012年:Sortfolio每年为公司带来20万美元利润。尽管如此,2012年他们还是决定出售Sortfolio。原因是团队觉得自己没有足够时间来管理维护这个产品。虽然有盈利,但相比其他产品盈利还是差了些。

  2012年:出售了Sortfolio之后,团队继续在金牌产品Basecamp上投入大量精力。事实上,公司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Basecamp。因此,他们发布了重制版的Basecamp,命名为Basecamp Next。新产品甫一发布,37signals就收到1500封售后邮件。大多数则是来询问,为什么他们最爱的功能不见了。公开解释是为了让产品“更快、更美观”,其实他们是向精简产品,以便33人的团队更好地管理产品。作为回应,团队继续提供原来的工具,命名为“Basecamp Classic”。

  2013年:此时用户100多万,公司继续精简他们的产品,比如下线Backpack,继续把精力集中在越来越少的应用上,并最终砍掉了所有其他副产品,只留下了Basecamp。

  

别人靠反增长思维激增200万企业客户 你还在研究用户增长


  2004-2012年这段时间,Basecamp变化很少。尽管Fried和Hansson收到很多用户和投资人的建议,扩张产品,他们一一婉拒。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个用户在博客文章里愤怒地要求公司在产品中添加甘特图时,Fired淡然拒绝,心平气和地写道:“我们不过是对‘什么是好的项目管理工具’有着非常不一样的理解。”为了让公司保持简单,Fried和Hansson也从未接受任何风投资本。公司的唯一一个投资人,他的名字叫杰夫·贝佐斯,在2006年买入了少量非控制股权。

  2014年至今:更名为Basecamp

  当其他公司都开始瞄准“下一个伟大发明”诸如机器学习、免费工具、聊天机器人等等时,Basecamp继续心无旁骛地升级业务引擎。这一切,还得从公司成立之初贝佐斯给他们的建议说起。杰夫·贝佐斯,也就是如今的全球首富,告诉Fried:“找到你公司的核心,然后拼命往里投资。”

  Basecamp的成功与其他公司的所作所为无关,跟硅谷口口声声喊的下一个伟大发明也无关。Basecamp的成功,仅关乎公司的团队、产品和客户。

  2014年:37signals宣布,他们将重新把所有精力放在一个产品上,即Basecamp。这样,他们就无需分散精力,可以为用户带来最佳单个产品。他们把Highrise分化成独立的公司和团队,Campfire也不再接受新用户。此时,Basecamp拥有1500万用户,并且还有每月稳定6000个左右的企业新账户增长。为了进一步彰显决心,37signals正式更名为Basecamp。

  2015年:团队推出Basecamp 3,为了这款新产品,团队花费了两年时间。

  

别人靠反增长思维激增200万企业客户 你还在研究用户增长


  2017年:团队继续改进Basecamp,并不断将无用的功能删除。这一年,Basecamp的会计收益率达到了2500万美元。然而,这并不是公司最高的收益记录。随着公司发布和砍去产品,发布新版本、合并与扩张,公司的收益多少还是有波动的。但是在过去的18年里,Basecamp一直在盈利。并且,这帮专注做唯一产品的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公司值多少钱。

  Basecamp的未来

  毫无疑问,Basecamp不会沿着传统的SaaS公司的轨迹发展。很多处于Basecamp这一晚期阶段的公司会计划开发企业级产品或寻求高端市场发展。但Basecamp不打算这么做。他们坚信,企业销售会在开发产品与使用产品的人之间造成巨大隔阂,而Basecamp的一大宗旨就是直接迎合用户需求。

  所以,Basecamp的未来很有可能会朝着下面路径发展:1)开发应用目录;2)开发面向用户的产品或服务;3)继续他们那难以预测的发展轨迹。

  然而不管如何,Basecamp从成立之初就充满着叛逆性,从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未来Basecamp到底如何继续创造奇迹还真没人说得准。

  值得学习的三件事

  给公司最初名称带来灵感的37条核心价值观对公司的发展和产品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最为关键的,仍要属Basecamp的决策从来跟增加更多用户、创造更多收益与获得融资无关。他们有着自己的成功标准,并且,为之努力。

  对于如今正在努力创业的所有人,我们可以从Basecamp特立独行的成功路径中收获良多:

  1)根据你的公司特点,而非他人建议,决定是否需要融资。

  公司要不要融资,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说法。我创办过没有融资的公司,也创办过风投投资的公司。并且,我发现,每一家公司是否需要融资,完全取决于创始人的目标,和他们对产品的展望。如果不清楚,各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评估你自己的公司和创始人团队,因判断是否有必要融资:1. 你的早期优先目标是什么;2. 你期望10年之后公司发展到何种规模;3. 长期掌握对产品和公司决策的控制,对你有多重要?

  2. 学会转换思维,找到更好的做事方法。

  Hansson一开始在2003年开发Basecamp的时候,用的是Ruby,一个非常不流行的编程语言。他为了更好地使用Ruby,还开发了一连串快捷方式。后来他们发布产品的时候,Hansson也向其他开发人员开源了自己的快捷方式。

  为了开发更好的工具,Hansson同时也想方设法开发了更好的软件工具。不仅是他使用的编程语言,很多因素也在影响着开发流程。如果某一样不适合你,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创造出一个新的工具,跟你想要得到的结果更加匹配。

  如果你的开发过程中存在不和谐因素,你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关键领域寻找不和谐:1. 编程风格/编程语言;2. 设计理念;3. 团队动力。

  3. 给竞争力做减法。

  Basecamp在项目管理领域面临无数竞争压力。随着免费工具的兴起,一贯坚持收费并以此盈利的Basecamp更是危机重重。但是Basecamp的回应方式则是“专注于1”而非不断推出各种各样新产品。

  怎么做?那就要回到贝佐斯给Fried和Hansson的那条建议:“找到你公司的核心,然后拼命往里投资。”所以,不妨跟你早期用户聊聊,问他们这些问题:

  1)如果我们取消掉一些功能,你最不舍得是哪一个?

  2)你认为哪个功能对你每天的工作最有帮助?

  3)哪个功能,你觉得10年之后你还在使用?

  无论时代如何改变,简洁将是Basecamp的永恒主旨。在过去的18年中,Basecamp时时刻刻都在证明简洁明了的重要性。哪怕他们的发展轨迹跟其他成功的SaaS企业大相径庭,Basecamp的成功足以让人惊愕——不仅仅在于开发一款SaaS产品。他们成功定义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文化,足以激发科技圈内外的所有其他公司。


9妹专栏

NINE SISTERS COLUMN

最新文章

NEWS ARTICLES

新媒体训练营

NEW MEDIA TRAINING CAMP
排版
写作
2014-2017 96编辑宝 淄博多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26583号-16